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证网
mlf释放及时雨 维稳预期得到兑现
中证网讯(记者 张勤峰) 16日午间,央行通过官方微博宣布,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人民银行对19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940亿元,其中6个月2070亿元、1年期187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85%、3.0%。这是央行本月以来第二次开展mlf操作,头一次操作于12月6日实施,包括1510亿元6个月期、1880亿元1年期。另据wind数据,12月只有115亿元存量mlf到期,因此,本月央行已通过mlf操作净投放中期流动性7215亿元。业内分析认为,央行接连开展mlf操作的意图,一是对冲外汇占款下降,二是稳定年底流动性,三是稳定金融市场情绪。
因近期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出现较快贬值,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有所增强,外汇供求压力加大,为稳定汇率波动也为引导市场预期,央行加快释放美元流动性,造成外储消耗和外汇占快下降加快。
央行先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官方外汇储备规模30516亿美元,较上月末下降690.57亿美元,为连续第五月下滑,且创下今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降幅;11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22.3万亿元,较上月减少3826.76亿元,创1月份以来最大降幅,且连降13个月。
外汇占款连续下降,造成基础货币供求缺口加大,央行需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操作予以弥补。在降准释放的政策信号过于强烈、可能加剧汇率贬值压力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和mlf操作成为今年以来央行释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手段。相比之下,公开市场逆回购工具期限偏短,主要用于调剂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边际余缺,mlf期限则较长,更适合用于对冲外汇占款下降。
与此同时,央行开展mlf操作也是为了平抑年底流动性波动。随着时间进入12月中旬,机构为应对年终监管考核和节假日备付形成的流动性需求在增多,加上经历11月钱紧的冲击之后,机构预防心态比较浓重,本周大行融出减少,明显加大非银机构流动性压力,年末流动性的规律性波动已开始显现。在市场流动性供求出现缺口时,央行开展流动性净投放变得顺理成章,mlf就是其中一项动作。另外,本周以来,央行已微调公开市场操作,终结了上周的连续净回笼,并重新转向净投放,显示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渠道进行的流动性投放力度同样在加大。
央行在此次公告中指出,开展mlf是结合了近期mlf到期情况,由于12月115亿元mlf已到期,说明开展此次操作也有提前对冲下个月到期mlf的考虑。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共有3笔mlf到期,合计4355亿元,规模不小。由于2017年春节在1月底,而跨年后存款类机构还面临存准补缴,叠加春节前取现高峰、mlf到期等扰动,货币市场流动性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小。此时,央行提前开展mlf进行对冲,可以起到稳定机构中期流动性预期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公布mlf操作时点微妙,选择在交易日午间,说明相关操作已在16日上午进行,这也解释了16日一早资金面就有所改善,而债券市场紧张情绪亦明显缓和的现,符合大家对于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后适时适量进行安抚的判断。
此前,即有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国内债券市场出现恐慌性下跌,大量机构抛售造成市场流动性紧张,利率异常大幅走高,在当前金融市场产品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下,利率异常波动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共振效应不容忽视,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无论从平抑流动性波动,还是防控金融风险、稳定市场预期的角度考虑,央行适时提供适量流动性支持应是合理且必要的。
往后看,机构已普遍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前进行年终备付,虽然年底流动性波动难免,但过于悲观的市场预期反而存在修复“预期差”的可能。一旦流动性状况和流动性预期出现有效改善,在经历了剧烈抛售的债券市场也终将迎来曙光。
截至16日13:20,银行间市场10年期国债成交在3.28%左右,重回3.3%一下,较上一日回落约5bp。
16日早盘股债双双企稳 央行加码释放流动性
中国证券网讯 国债期货经历了昨日(15日)大跌后,于今日早盘快速拉升,截至午间收盘,十年国债期货合约报95.535元,上涨0.96%;五年国债期货合约报98.265元,上涨0.61%。
与此同时,沪深两市早盘也走势稳定,尤其是创业板涨幅较大。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报3116.48点,下跌0.04%;深证成指报10312.93点,上涨0.55%;创业板指报1995.68点,上涨1.00%。
消息面上,中国人民银行12月16日公布,12月16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人民银行对19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940亿元,其中6个月2070亿元、1年期187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85%、3.0%。另外,央行今日再度驰援流动性,在公开市场净投放450亿元。至此,加上近两日的逆回购操作,央行向市场净投放了近6000亿元资金。
利率方面,近期,我国债市的流动性紧张再次濒临历史高位。12月16日,shibor再度全面上涨。其中,隔夜shibor上涨1.90bp,报2.3300%;7天期shibor上涨1.40个,报2.5190%。值得注意的是,3个月shibor报3.1774%,上涨1.39个基点,再度刷新2015年10月下旬以来高位;连涨42个交易日,是2010年底以来的最长连涨周期。
海通证券姜超认为,央行释放流动性有利于缓解短期市场恐慌情绪。但在海外冲击下,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在,而年末临近、明年初换汇集中,加上春节前取现需求等因素影响下,资金面仍面临考验。姜超还提出,17年地产投资下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届时通胀也将重新回落,去杠杆后债市仍有机会。他判断17年的10年期国债利率有望回到3%以下,但拐点需等待春节后资金面的改善。
【市场焦点】
目前,养老金入市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先头部队”将于年底挺进,2017年市场将逐步见证养老金渐进入市的效果;另一方面,保险业负债端仍有望取得正增长,但资产端在企稳预期下承受潜在压力。
重磅事件惊扰a股,长线资金跑没跑?自监管层重拳打击险资举牌,市场对保险资金撤退的担心一直存在,但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一批保险机构均表示年底没有大的卖出动作。
【市场动态】
在供给侧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改革中的结构性亮点以及孕育的新商业模式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亮点。沿着这一思路,各类机构正密集展开调研并寻求来年布局的标的。
在成长股持续深度调整后,公私募基金经理对成长股越来越谨慎,正如一位明星私募基金经理所言,现在坚守成长股的机构资金变得越来越少。这种情况提示市场,成长股原有的维持高估值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昨日出现净流出的1705只股票中,山东黄金和格力电器的资金净流出金额居前,超过5亿元,共64只股票的资金净流出额超过亿元。
【市场观点】
对于市场存在的短期技术性反弹行情,其操作难度之大,不适合一般投资者参与。操作上,当多看少动,控制仓位,静观整个下行结构走完。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股票市场正在从一个漫长的熊市转为牛市,债券市场正在从漫长的牛市转为熊市。市场有望迎来更健康的基本面。
分析人士认为,债市和股市存在一定跷跷板效应,当经济复苏确立、风险偏好增强的时候,资金会从债市向股市流动。目前股债双杀,市场处于恐慌情绪中,短期反而不利股市。
具体操作上,逢低可逐步加仓,重点关注央企改革、“一带一路”相关标的。此外,近期回落的中小创优质标的,可考虑逐步低吸。(来源:中国证券网)
广州万隆:两大异象揭行情新特性 一类股掀反弹帷幕
经历了持续下挫的a股终于迎来了曙光,虽然昨日大金融为首的权重拖累了市场整体反弹节奏,但人心思涨的力量势不可挡继续推动市场展开修复性行情。周五两市再度呈现涨多跌少的反弹局面。在创业板继续强势拉升的背后这两大异象也将行情的特新性暴露无遗。
其一、险资举牌被监管严厉叫停后对蓝筹股造成了比较剧烈的资金挤出效应,撤出的资金持续涌入技术上超跌反弹需求更大的中小创,所以在经历了一轮急速下跌后市场风格有从蓝筹往成长逐步切换的迹象;
其二、市场风格的转变显然不会一蹴而就,随着主力间的试探磨合,市场热点散乱难以形成一致做多主线的特征也同样明显,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既有受消息事件驱动的农业板块闻风而动,还有前期爆炒的股权转让随着四川双马的暴力涨停再度被主力重新拉回舞台中央。
面对热点眼花缭乱的盘面,投资者又该如何把握这一难得的修复性反弹行情所带来的赚钱机会呢?我们知道,市场每经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后必然会迎来一次热点的大洗牌,一批股加速下行抑或反抽无力,而另一批股却早已率先大盘企稳展开强势反弹,而后者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中国央企改革概念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如上海凤凰,不惧停牌自查,继续受到资金的强势追捧,早盘暴力t字板并带动了徐家汇(002561)三连板,除了上海国资改以外,深圳本地国企改革同样表现不俗,如严重超跌的深中华a底部放量启动,暴力涨停后再获一字板,再如央企改革的启源装备(300140)、一汽夏利同样也是此类底部放量启动形态。由此可见,一轮下跌行情后,随着市场情绪面的迅速回暖,股价超跌 具备政策面利好驱动的题材将率先展开报复性反弹。
之所以强调是修复性反弹行情,是因为随着险资大鳄这一超级主力在监管打压下偃旗息鼓,市场一时间内难有其他生力军能持续扛起反弹大旗,从两市近几日量能持续低迷也可以看出端倪,所以在经历了接连普涨的超跌反弹后,成交量的制约必然使得市场重回结构性分化行情。(来源:证券时报网)